(资料图片)
65岁的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两龙村村民刘叔怎么也想不到,独居且缺少收入的他有机会建新房、搬新家。据南都报道,花都区住建局党组牵头组织辖区内各镇街,全面开展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户C、D级泥砖房摸查、改造工作,截至目前,已为包括刘叔在内的9户困难家庭完成泥砖房危房改造工作,改造竣工率达100%。
一个都不落下,这一轮老旧泥砖房的排查、改造,让公众得以窥见,“老破危”与那部分独居、失能人群的高重合度。而对于那些挂着“危险房屋”“行人勿近”标牌的角落,却从来不应该成为基层治理、村居改造的盲区。
“行人勿近”处,恰是有效治理、高质量发展所必须多体察、勤问询的细微处。
花都区住建局此番牵头的辖区内“老破危”摸查、改造,不失时机、不漏户头对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、低保户、困难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户C、D级泥砖房进行一个不漏的走访、评估。参与此次泥砖房危房改造的9户困难家庭,分布于梯面镇西坑村、花山镇两龙村、赤坭镇丰群村和竹洞村、花东镇莘田村与珠湖村以及象山村、大东村。一些村镇隐藏于丘陵和山谷之间,彼此间距遥远,村与村的交通甚至要走30分钟的高速公路,再转20分钟的山间小道。而身处这些村落的困难农户,其真实处境、真切苦楚都需要被看到,而对其的帮扶更需要不走过场的扎实工作。
基于此,区住建局与基层村镇选择不局限于常规思路的房屋改造实践,不满足于“做好改造房屋的方案审查、补贴发放工作”的既有路径,直面独居、失能人群“没有统筹房屋改造能力”的真实状况,深度介入每一户困难家庭的旧房改造。从设计方案到用地审批,再到争取资金支持,落实施工建设乃至配套家具等环节,“管家式”全流程服务让困境人士也能体验到“拎包入住”的待遇,甚至还贴心为缺少收入来源的老者设计可放租的生活区域,既解决困境人士的居住环境升级,更为其长远生计着想。
对于困难户缺乏资金垫付的现实难题,花都区住建局还向社会企业发起募捐,以“募捐+政府补助资金”的办法满足房屋一层的建设改造。住建局帮困难农户“拉赞助”的细节让建筑企业倍感新奇,在落实到人的资金跟进过程中,帮扶人员甚至一度被银行怀疑是“诈骗”……找到企业为困难农户垫付改造资金,在等来政府补贴款项后同时确保如期支付。有始有终的细节处着力,不仅在于有效解决困难农户的燃眉之急,而且确保善心企业应收部分的确实到位,特别是后者也从根本上保证了此类民生工程“有借有还”的可持续性。
多做一点、多想一步,民生工程才能真的聚民气、暖民心,基层治理才有高质量、高效率。
政府公共服务对整个社会的有效介入,本来就“法无定法”。于该松绑的部分尽可能少打扰,对需深度服务、全程跟进的人群,也要不怕麻烦地扎下去——民之所忧,不仅要“我必念之”,而且得念念不忘。念兹在兹,这是因地制宜的绣花针功夫,亦是精细化、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应当秉持的本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