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,一个平平无奇的城市规划专业(建筑专业、路桥专业)大学生,还有一年要毕业,很担心工作以后受到社会的毒打,遂问导师和学长,我要自学点什么技能和软件?
学长A:CAD,SketchUp,PS我都很熟练了,建筑的话要学天正,公路的话学纬地,Rhino自学了半个月现在也差不多了。
(资料图)
学长B:BIM这个概念出来好多年了,现在哪个招聘建筑设计师不要求掌握Revit的?
学长C:无人机啊!人力成本越来越高,无人机的角色会越发重要。记住啊,只会航拍是不行的,要会三维建模!
导师:城规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专业,要多花时间专注地用在课程体系内的学习上。除此之外,GIS能多学就多学,这是硬件能力,地图标绘总要会吧,起码做做地形分析,还可以借助GIS软件汇报方案.....
我:卒......
正如大家体会到的一样,现在已经不是过去,只靠画画图,就能在单位混十几年的日子了,规划设计、建筑、工程等行业从业者需要掌握的技能非常广泛,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,我们甚至需要主动跟老板说:“来一台无人机/做BIM模型/定制个GIS平台吧,我们项目需要它。”
同时,无人机三维建模、人工三维建模、BIM、CAD等应用并不是互相割裂开的概念,借助强大的GIS平台,他们可以做到叠加融合,把原本就在使用的传统业务数据与地图、三维模型等结合起来。
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使用场景:
在设计阶段,我们需要精确地知道设计区域周边环境的现状模型,以分析设计模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,从而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方案潜在风险作出评估。
但出于场地的规划图纸的欠缺,时间周期较长,人力成本过高等问题,我们无法通过传统的方式来获得周边环境的信息,此时我们可以借助无人机倾斜摄影,获取周边环境的图像数据,导入到软件中处理输出实景三维模型。
此时再基于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进行SketchUp建模BIM设计,便能有效减少设计预期与实际施工不符所产生的改动成本。
除此之外,内业人员可通过 EPS 3DSurvey 等软件对周边建筑物进行 DLG线绘制,将空间信息矢量化。
甲方大多数时候是开发商或投资人,以小区建筑为例,他们更看重的容积率,建筑面积,卖相和卖点等跟成本利润有关的信息。除了模型漂亮,还要用数据说话。这时往无人机实景三维模型上添加具备「提醒」作用的标注显然更实用,这些标注的形式包括文字、数值、多边形等,让甲方更直观地识别工地上的不同区域的设计细节和亮点。
评审的专家会关注用地范围现状的照片、地形图、红线图、规划图、分析图等资料,设计与周边的环境或未来的规划是否契合。这时候就要借助GIS平台,导入规划红线,叠加在卫星影像或正射影像上,作为对比的依据。
在施工过程中,项目人员可以通过无人机对项目现场进行整体测绘,采集实景三维模型与BIM制成的完成面模型进行比对,可得到土方开挖回填的工程量,这时项目团队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和模型对比,优化出减少运输距离和倒运放量的平衡方案。当然,也可以使用无人机采集两个时期的 DSM 的差异计算出工地范围内土方量的变化。
在项目开始动工后,项目人员还可以定期使用无人机对工地实况进行数据采集,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(点云或航拍图像)与BIM或CAD平面设计图进行对比,这样就可以定期监测项目的施工质量,提早发现并解决问题。
强烈推荐 !
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安排一个功能强大、简明易用的三维场景在线平台—Wish3D Earth,满足实景三维模型和人工模型同场景展示的需求,支持发布各类二三维数据,非常适合集成不同行业的业务数据库。
点击下方链接,马上就可以体验:
Wish3D Earth支持的数据包括:
1. ContextCapture、大疆智图生成的无人机正射影像和OSGB格式实景三维模型;
2. TIF、 MBT格式的影像地形;
3. SHP、KML格式的矢量数据;
4. SKP、OBJ和FBX等人工设计模型;
5. BIM模型(需定制)
注意!这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加载平台!所有格式的数据都能放在一个场景里!叠加展示应用!
首先,Wish3D Earth本身提供了很多的自带地图,包括全球高清影像、天地图全球影像、天地图道路标注、30米全国DEM、90米全国DEM、矢量行政边界等,不需要下载,点击一下就能用;
在三维地球的真实地理位置,加载实景三维模型和各种数据,可以进行点、线、面标绘、单体化标记项目重点区域,附加属性信息;
长度、面积、三角、挖填方测量,双屏对比、沿线飞行等多种功能,比起图纸和枯燥的数据等表达手段更有说服力;
一键生成链接或者二维码,即可对外分享,对于私密数据,还可限时加密分享。